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序 失落的阿卡迪亞[1]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曾寫道:“我的身上始終揹著鐵柵欄”、“烏鴉們宣稱/僅僅一隻烏鴉/就足以摧毀天空/但對天空來說/它什麼也無法證明/因為天空意味著/烏鴉的無能為力”。在捷克語裡,“卡夫卡”就是“寒鴉”的意思,命運似乎從一開始就為這位作家鍍上了一層陰鬱、敏感、奇詭而又悲亢的氣質。烏鴉就像是一位身處現代社會的悲劇式英雄、孤獨的鬥士,它的困境也是所有現代人的困境。

老揚·勃魯蓋爾[2](Jan Brueghel the Elder)曾在他的作品裡描繪在森林、河谷中,各種野生動物成雙成對,在佈滿了鮮花綠草的“人間天堂”(Earthly Paradise)裡共棲的景象,而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則出現在畫面中最不顯眼的位置,整幅畫作如同豐饒的“阿卡迪亞”(Arcadia)一般,像是一座塵世之中、天堂以外的伊甸園。然而烏鴉這個意象卻從未出現在這幅盛景之中,人們對它們的描繪大多是具有悲劇意味的,故國焦土之上的墓碑、殘垣、黃昏,野草亂枝,荊棘叢生,好比是存在之孤寂的象徵,一位與現實苦爭苦鬥、離群索居的零餘人。

烏鴉的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詩歌中頻繁出現,“枯藤老樹昏鴉”、“輕煙老樹寒鴉”、“晚日寒鴉一片愁”、“枯木寒鴉幾夕陽”。明末畫家朱耷[3]在《枯木寒鴉圖》中所描繪的4只寒鴉,還是一幅“白眼向人”的狐疑孤傲神色,“獨鳥怪人看”,這裡的“獨”,也說明了烏鴉與春燕、鴛鴦等禽獸魚鳥的區別,它們好似天生就帶有一種疏離感、一種對理想界的懷疑態度、一種獨立的主體意識、隱約的焦慮感以及破敗之後的悵惘之感。我們同樣也可以在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作品中看到類似的景象,廣袤大自然、殘垣峭壁最終成為了祭奠的物件;梵高(Vincent van Gogh)自殺前的最後一幅畫作《群鴉飛過麥田》裡描繪的也是這樣一幅炙熱又悲憫的場景,這種感情是沉降式的,是一種俯瞰的狀態,點綴於其中的幾隻烏鴉從低空碾壓過來,你似乎可以聽到天地之間一聲沉重的召喚,這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種非凡的精神能量、一種死亡與復生之間的戲劇衝力、一種深情與熱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