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門戶之禍,起自萬曆。人主心厭言官,一切不理;言官知譏切政府必不掇禍,而可聳外間之聽,以示威於政府,政府亦無制裁言官之術,則視其聲勢最盛者而依倚之。於是言官各立門戶以相角,門戶中取得勝勢,而政權即隨之,此朋黨所由熾也。在萬曆間不過把持朝局,排除異己而汲引同黨,至邊事既起,各立門戶之言官,以封疆為逞志之具,將帥之功罪賢不肖悉淆混於黨論,而任事者無所措手足矣。建州坐大,清太祖逐成王業,其乘機於明廷門戶之爭者固不小也。

泰昌元年十月丁未,初四日。罷遼東經略熊廷弼,以金都御史袁應泰代之。廷弼有膽略,知兵,善守邊,然性剛,好謾罵,物情不甚附。為御史時,與姚宗文、劉國縉同在言路,並以排東林攻異己為事。及廷弼經略遼東,二人意望廷弼,不如願,逐相失,二人比而傾廷弼。本年八月,建州兵略蒲河,邊民有亡失,諸將亦有斬獲,蓋與五六月間,花嶺、王大人屯兩役,皆守邊遇強敵所不能免之事。宗文還朝,疏陳遼土日蹙,詆廷弼廢群策,雄獨智,軍馬不訓練,將領不部署,人心不親附,復鼓其同類攻擊。於是御史顧慥首劾廷弼出關逾年,漫無定畫,蒲河失守,匿不上聞,荷戈之士,徙供挑浚,尚方之劍,逞志作威。御史馮三元劾廷弼無謀者八,欺君者三。下廷議。廷弼憤甚,抗疏極辨,且求罷。而御史張修德、給事中魏應嘉復劾之。廷弼再疏自明,繳尚方劍,力求罷斥,朝議允廷弼去。是時應泰方代周永春巡撫遼東,逐擢經略。廷弼乃上疏求勘,言:“遼師覆沒,臣始驅羸卒數千,踉蹌出關,至杏山而鐵嶺又失。廷臣鹹謂遼必亡,而今且地方安堵,舉朝帖席,此非不操練、不部署者所能致也。若謂擁兵十萬,不能搴旗決勝,誠臣之罪,然求此於今日,亦豈易言?令箭催而張帥殞命;馬上催而三路喪師,臣何敢復蹈前軌?”三元、應嘉、修德等復連章極論,廷弼即請三人往勘,從之。御史吳應奇、給事中楊漣等力言不可,乃改命兵科給事中朱童蒙往。廷弼覆上疏曰:“今廟堂議論,全不知兵,冬春之際,敵以冰霜稍緩,鬨然言師老財匱,馬上促戰,及軍敗始愀然不敢復言;比臣收拾甫定,而愀然者又復鬨然責戰矣。自有遼難以來,用武臣,用文吏,何非臺省所建白,何嘗有一效?疆場事當聽疆場吏自為之,何用拾帖括語徙亂人意,一不從輒怫然怒哉?”及童蒙還奏,備陳廷弼功狀,末言:“臣人遼時,士民垂泣而道,謂數十萬生靈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輕議?獨是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敵攻瀋陽,策馬趨救,何其壯也!及見官兵駑弱,遽爾乞骸以歸,將置君恩何地?廷弼功在存遼,微勞雖有可紀;罪在負君,大義實無可逃,此則罪浮於功者矣。”疏人,朝廷方知廷弼足用,而時袁應泰已受代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