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節 靖難以後明運之隆替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此當分對外、對內兩方觀之。又仁、宣兩朝,蒙業而治,為明代極盛之時,承成祖之所得而其功未墜,沿成祖之所失而其弊亦未形,即並人此一節敘述之。

一、對外

成祖以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對外,凡五徵漠北,皆親歷行陣,假使建文承襲祖業,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國威者無不歸功於永樂之世也。今攝其要略述於下:

安南,自古本中國地,古稱交趾,《山海經》有交脛國,其時不過謂南方有此人種,非有封建而使之立一國也,南荒不入版圖之地而已。至秦統一中國,遍設郡縣,安南遂為秦之象郡,漢初為南越趙佗所屬。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為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始有安南之名,然已為羈縻地,與腹內郡縣有別。歷五代至宋,皆為土酋世有,而臣服於中國。宋初封為交趾郡王,待遇更高。南宋孝宗時封安南國王,蓋為稱國之始,曆元至明。洪武元年,以開國遣使宣諭,二年來貢請封。時安南王為陳氏,名日煃,明往封之使至,日煃已卒,當嗣者再奏請封,既而國中篡弒相尋,數傳之後,至建文元年,其國相黎季犛弒數主,卒取陳氏而代之,並稱帝改元。永樂元年,奉表稱已為陳氏之甥,國人樂推,權理國事,明就封之,而其舊臣裴伯耆來奏季犛父子弒逆,並由寮國宣慰司送其前王裔陳天平至。四年,命送天平歸國,季犛迎候於境上,誘至險隘處,地名芹站,襲殺天平並明送使薛,護送之軍將黃中等敗還,乃大發兵討之。總兵官徵夷將軍朱能道卒,即命副將軍張輔代之,大破黎氏,盡擒其父子,時在五年五月。既克安南,訪陳氏後,國人言已為黎賊殺盡,乃夷為郡縣,設都布按三司,分全國為十五府,曰:交州、北江、諒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鎮蠻、諒山、新平、演州、又安、順化,分轄三十六州,一同八十一縣。又直隸州五,曰:太原、宣化、嘉興、歸化、廣威,分轄二十九縣,要害之地,鹹設衛所。府與直隸州之名,各書互有出入,蓋初設以後,互有升降,所據先後不同,此從《明史·安南傳》。得地東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有奇,獲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有奇,象馬牛米粟船艘軍器各鉅萬。六月癸卯,命張輔訪交趾人才,禮遣赴京,除黎氏一切苛政,放免刑人,居官者仍舊,與新除者參治。又詔訪山林隱逸、明經博學、賢良方正、孝弟力田、聰明正直、廉能幹濟,下及書算兵法、技藝術數,悉以禮敦送,至京錄用,先後奏舉九千餘人。既設布按二司,又命行部尚書黃福並掌布按二司事,建設軍民大小衛門四百七十二。逾年,安南復有反者,人思陳氏,頗相煽動,黃福請益兵,黔國公沐晟往,敗績,再命張輔往,誅叛首簡定。輔在安南自永樂六年至八年,召還,餘賊未平,留沐晟鎮之,安南陳季擴仍與官軍累戰,互有勝負。朝廷招降季擴等,各授以文武官職,不赴任,掠如故。九年正月,命張輔再出師,迭破賊,直至十二年八月,陳季擴伏誅,安南始平。輔留鎮安南,以前轉餉久在安南之大理寺卿陳洽,加兵部尚書,替理軍務,輔三擒偽王,福有威惠,交人懷之。十五年冬,輔召還。十六年,黎利復反,時代輔鎮安南者為李彬,而以中官馬騏監其軍,責貢物於安南,安南人苦之,叛者四起,以黎利為最劇,騏又掣官吏辦賊之肘,頗有良吏遇害者,騏又誣黃福有異志,成祖雖不以罪福,而以久勞召福還,代以陳洽。洪熙宣德間,官軍累失利,將帥不睦,各擁兵自衛,洽爭之不得。宣德元年十一月,官軍大敗,洽奮馬突陣死。宣宗先嚐議棄安南,仍使自為一國,廷臣或贊或否,至是複議之。乃使黃福訪求陳氏後,黎利復連敗官軍,又遣人奉表稱陳氏有後名暠,乞加封,上問群臣,張輔以為不可許,蹇義、夏原吉亦言不宜隳成功,而楊士奇、楊榮主罷兵息民,遂復安南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