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荷蘭:沼澤上的帝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荷蘭的正式英文名稱為“Netherlands”(這個單詞的本意是指“地下的、下面的”)恰好說明這個國家的地理特徵:位於海平面以下二至六英尺的低窪地帶。假如再有一次史前規模的大洪水,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其他所有重要城市將全部葬身海底。

正是這種險惡的自然環境成為荷蘭走向繁榮發展的動力源泉。在北海岸邊狹窄的沼澤地上,人們很難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來立國興邦。但是,在人與自然艱苦卓絕的鬥爭中(這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惡仗),最終,荷蘭人取得了勝利。在對抗中,無情的大自然使他們堅忍不拔、居安思危。畢竟,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並非一無是處。

當羅馬人在公元前50年第一次踏入這片偏遠的土地時,這裡遍地沼澤,一條狹窄的海岸沙丘,從比利時延伸到丹麥,守護著這片沼澤地以抵擋北海的驚濤駭浪。無數大小河流穿過這條沙丘帶,奔向海洋。其中最為著名的河流有萊茵河、默茲河及斯海爾德河。這些河流不受高壩河谷的阻隔,在低地上隨心所欲地縱橫交錯。每逢春季,它們都會任意改變河道,將陸地變成島嶼,將泥土沖刷得毫無痕跡。在13世紀的一次洪災中,70個村莊一夜之間化為烏有,10萬居民轉眼間葬身水底。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與相鄰生活在堅實土地上的佛蘭芒人相比,早期的荷蘭人生活的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但是後來奇蹟發生了。也許是因為波羅的海的水溫或者鹽度發生了奇異的變化,荷蘭人發展的機遇就來了。一天早晨醒來,出乎荷蘭人的意料,他們發現那種叫做鯡魚的波羅的海魚突然集體來到北海海域,並且從此定居下來。當時,幾乎所有歐洲人在每個星期五都要吃魚,而且魚類是那時人類的主食,於是鯡魚的集體搬遷導致了一大批波羅的海城市的衰亡,與此同時荷蘭港口卻因此繁榮發展起來了。從此,這些荷蘭城市就源源不斷地向南歐各國出口魚乾,就像現在出口罐裝魚一樣。然後,由鯡魚貿易產生糧食貿易,由糧食貿易又推動了與印度的香料交易。自然而然地,荷蘭這個貿易之國就迅速崛起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