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慶曆熙寧之變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宋朝養士經歷百年之久,終於要收到他的成效。

宋朝對士大夫,並不能有教育指導的能力,只能嫗姁(xū)涵育,讓他們自己發榮滋長,這是一件費時而沒把握的事。

在真宗時,宋朝文教算是培養到相當程度了,然而一旦強敵侵凌,則相率主張遷都。和約簽定後,又誘導皇帝來做封禪巡狩的勾當。說是“欲假以動敵人之聽聞,而潛銷其窺伺之心”。

那時的文學,只是有名的所謂“西昆體”,汲晚唐、五代之餘潤。那時的政治,最高不過養尊持重,無動為大,敷衍場面捱日子。【如李沆(hang)等。呂東萊謂:“自李文靖抑四方言利害之奏,所以積而為慶曆、皇佑之綏勢也。”】那時稍稍帶有教育和思想意味的,只在出世的和尚們,乃至求長生的道士們那裡。

士大夫中間,最為舉世推重的,便有一些所謂隱士,【如陳摶、种放、魏野、林逋之流。】居然在讀書人中而能無意於做官。

宋朝的時代,在太平景況下,一天一天的嚴重,而一種自覺的精神,亦終於在士大夫社會中漸漸萌茁。

所謂“自覺精神”者,正是那輩讀書人漸漸自己從內心深處湧現出一種感覺,覺到他們應該起來擔負著天下的重任。【並不是望進士及第和做官。范仲淹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他提出兩句最有名的口號來,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那時士大夫社會中一種自覺精神之最好的榜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