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節 餘 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以“狐仙”、“長仙”之類為主流的“四大門”信仰,可以說是漢族民俗宗教的一種形態,或許還是其典型的形態之一。本文的研究說明,“四大門”之類的信仰是在漢文化深厚及悠遠的背景之下生長及成熟起來的,同時還應指出的是,鄉民社會的人們具有將各種來源不同甚或不同屬性的要素綴合起來,以便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裡建構出民俗宗教的能力。

據日本學者赤松智誠和泉靖一早年的調查(75),赫哲族的薩滿在治病跳神時所請的神,主要就有“胡仙”、“黃仙”和“蟒仙”等。此外也有證據表明,在滿族及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的薩滿教文化裡,可能也滲進了類似“四大門”信仰的一些因素。儘管“四大門”信仰的確具有薩滿教的一些屬性,但若仔細分析,集中在中國北方各地的以信奉“狐仙”、“黃仙”或“長仙”等為典型特徵的民間信仰或民俗宗教形態卻也自有其流脈傳承,其與所謂“巫儺文化”和“薩滿文化”兩個譜系(76)的關聯,尚有很多不大清楚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諸如清宣統三年石印本的《西安縣誌略》、1919年龍江印刷局鉛印本《龍城舊聞》、1920年鉛印本《璦琿縣誌》、1920年哈爾濱鉛印本《呼蘭縣誌》、1931年鉛印本《義縣誌》、1933年黑龍江通志局鉛印本《黑龍江志稿》及1934年鉛印本《莊河縣誌》、1948年鉛印本《海龍縣誌》等等,我們從眾多地方誌的片段記載來看,“四大門”或“五大仙”之類的信仰,確實曾與各地的薩滿教傳承發生過密切的糅合及深刻的互滲關係。在這些志書所反映的各個地方,既有信奉“胡大太爺”、“胡三太爺”、“黃三太爺”,將其供於家中的情形;又有“神之所託”,多為狐、黃、白、柳、虺五種的情形;還有將大仙的種類擴及“水獺”、“狼”、“龜”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情形。既有漢族式的“燒太平香”,又有滿族式的“跳太平神”,還有以三月三日及九月九日(77)為期的“跳神會”或“大神節”。對於所有這些不盡相同的體現,我們既應在各自地域的生活世界中予以理解,也可以像本文也試圖展示的那樣,將其在歷史性的考察和地域研究的比較中予以把握。(78)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