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 佛教中國化 改變中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興善惟寬的問題很難回答。

我們知道,禪宗一貫主張: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叫“即心即佛”。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成佛,就得觀照自己的內心,發現自我,找回自我。[27]

然而前提,卻是破除自我。因為要覺悟就得破執,首先要破的恰恰是“我執”。我,是一個人最容易執著也最難以破除的。正是“我”矇蔽了佛性,破我執才能見真佛。興善惟寬說你有“我”所以看不見道,原因就在這裡。

問題是,既然“我心即佛,佛在我心”,那又怎麼能不承認“我”?任何人類心靈,都是以自我意識為前提的。無我則無心,無心則無佛。何況“我”都沒了,成佛做甚?

大約也只能“忘我存佛”。

其實這並不容易,沒準就會弄巧成拙,比如法號玄機的唐代某比丘尼。她去挑戰雪峰禪師時,雪峰曾問:你這個“玄機”一天織多少布?她的回答竟是“寸絲不掛”。然而走出山門才三五步,自以為雷翻雪峰的玄機就被突然叫住。

雪峰說:玄機師太,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機馬上回頭看。

於是雪峰說,呵呵呵,好一個“寸絲不掛”![28]

破執,忘我,豈非很難?

正因為難,這才有了公案。

公案本指官府的案牘,或待審的案件。由於禪宗認為啟迪智慧和辯論教理,就像衙門斷案、老百姓打官司,所以把前輩禪師判斷是非迷悟的案例也稱為公案。雪峰禪師和玄機師太的故事就是,法演與克勤的故事也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