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桃園驚夢 再說諸葛亮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諸葛亮是累死的。

這並不奇怪。他要處理的事務太多,頭緒也太多。偏偏他又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事無鉅細皆親力親為,唯恐辜負先帝厚望。可以說,他是要豁出命來完成使命,決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2]

責任和擔當已不堪重負,何況自己還有理想。

麻煩也由此而生。

真正的麻煩還不在興復漢室,而在於興復一個什麼樣的漢室。如果姓劉就行,何不輔佐劉表?如果仍然要走東漢的老路,又何不追隨袁紹?要知道,官渡之戰時諸葛亮已經二十歲,早就把自己看作管仲和樂毅了。

選定劉備,諸葛亮必有想法。

其實,跟曹操一樣,諸葛亮既是新秩序的建設者,又是舊制度的改革者。他在蜀漢執行的,實際上是一條“沒有曹操的曹操路線”,甚至還可能走得更遠。[23]

比如“以法治國”。

這是曹操和諸葛亮都主張的,也是他們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但,人治和法治,在曹操那裡是四六開,甚至五五開。他殺孔融,殺崔琰,殺楊修,就毫無法治可言,儘管他一貫賞罰分明,也曾“法辦”過自己。[24]

諸葛亮則做到了三七開,甚至二八開。他也縱容過法正的行為不端,冤殺過益州大族,但那或者是不得已,或者有政治需要。只要有可能,他總是儘量公正。[25]

結果怎麼樣呢?

貴賤賢愚無不歎服,也無不怨恨。歎服是因為執法公平,怨恨則因為立法嚴峻。事實上,公平不等於不嚴峻,只不過對所有人都同樣苛嚴。所以,一方面是“刑政雖峻而無怨者”,另一方面是“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26]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