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四 對唯物主義的誤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我們讀到金聖嘆三十三則“不亦快哉”時,一定會覺得現實的人生中,精神歡樂和身體的快樂是不可分離的。精神的歡樂也須由身體上感覺到才能成為真實的歡樂。我甚至於認為道德的歡樂也是同樣的。宣傳任何學說,也須準備接受人們的誤解,像伊壁鳩魯派(Epicureans)和斯多噶派(Stoics)那樣受人們的誤解。許多人都不能瞭解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羅馬皇帝,著有《沉思錄》)那種斯多噶派所不可少的仁厚精神;同時快樂主義者的智慧和約束學說也常被人們誤解為追求歡樂的學說。人們對於這種唯物主義的觀念會毫不猶豫地加以攻擊,說它的意識是自私的,完全缺乏社會責任的,說它造成每個人都只為自己的享受而著想。這一類的辯論完全由於愚昧和無知,說這話的人是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他們不曉得玩世主義者的仁厚,也不知道這個愛好人生者的溫順。愛人類不應該成為一種學說,或是一個信條,或是一個智慧上的堅信問題,或是一個能發生辯論的題目。對人類的愛如果需要一些理由來做根基,那便不是真正的愛。這愛必須是絕對自然的,對於人類,應該像鳥鼓翼那樣自然。這愛必須是一種直覺,由一個健全的接近大自然的靈魂產生出來。一個真愛樹木的人,絕不會虐待任何動物。在十分健全的精神當中,當一個人,對人生與同類都具有一種信念時,當他們對大自然具有深切的認識時,仁愛也就是自然的產物了。這一種人用不著任何哲學或任何宗教去告訴他要有仁愛。因為他自己的心靈已經從他的感官上獲得適當的營養;他的心靈已經從造作的生活和人類社會的人為學問解放出來,他已能保持一種智慧和道德的健全。所以,當我們挖開泥土,使這個仁愛泉源的洞口擴大時,人家不能責難我們,說我們在宣佈大公無私的觀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