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飛矢不動”和“塞翁失馬”的故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希臘和中國的哲學

希臘和中國的哲學反映了兩國人各自不同的社會實踐。希臘人關注對世界本質的理解,雖然世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公元前6世紀愛奧尼亞(包括土耳其的西部、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南部)哲學家的研究完全是經驗主義的,他們的理論建立在知覺觀察的基礎上。但是在公元前5世紀,這種研究轉向抽象,不再相信知覺。柏拉圖認為,思想源於真實的現實,世界可以用邏輯的方法理解其含義,而無須參照人對世界的知覺。如果這種知覺看起來與從首要的規則和邏輯得出的結論相矛盾的話,這種知覺就必須被忽略。

儘管亞里士多德並未承認形式是實在的,但他認為屬性具有一種實在性,它嚴格區別於其在客觀物件中的具體表現。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不要只講實體,而是要講其抽象出來的屬性——固態、白色等,並建立起關於這些抽象出來的東西的理論,這才是有意義的。一個物體首要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屬性構成該事物的“本質”,根據定義,本質是不變的;如果一個事物的本質發生了變化,那麼該事物就不復存在,而成了另外的事物。一個物體的屬性發生了變化,其本質卻沒有變,這樣的屬性叫“偶然”屬性。例如,一位作家其音樂天賦十分貧乏,但是,如果他突然具有這樣的天賦,我們仍然還會承認他是同一個人。那麼,音樂天賦,就是一個偶然屬性,這個屬性的變化並不構成其本質的轉變。希臘哲學在這一點上與中國哲學非常不同,中國哲學深切關注的是:什麼屬性構成了存在著的物體,哪些屬性可以改變但不會改變物體的本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