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章 合理化定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任何品牌來說,

理想的搭配是品牌和潛在

需求者在內層和外層上都保持一致。

人類最偉大的天分就是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梅麗爾·斯特里普

想象一下,假如讓你寫一個故事,一篇只講故事的故事——與品牌銷售無關。你會自然而然地使用你所熟悉的故事結構,這個故事裡通常會有一個排除萬難、實現目標的角色。把排除困難的部分稍微放一放,將注意力放在你要描寫的“角色/目標”這一對組合上來。這個角色可能是計劃去幹一樁銀行大劫案的劫匪,也可能是一個正在試圖蒐集政府重要情報的間諜,還有可能是一位富有才華、想要得到公眾認可的男音樂家或者女音樂家。你會給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事先安排好角色,在這些人物和他們要實現的目標之間會存在某種恰當的、有內在邏輯的聯絡。比如說,在銀行劫匪的故事裡,他的目標就應該是搶錢,而不是去搜集政府的情報,也不是憑藉他的音樂才華贏得聲譽。

顯然,這位銀行劫匪的“角色/目標”組合很容易匹配定位,但套用到品牌故事上,想要讓品牌和它的市場營銷目標相匹配時就會出現偏差。回想一下,《時尚》雜誌嘗試過出售酸奶來拓展品牌知名度。史密斯威森公司35 ——對!就是那家槍支生產商——也曾在市場上銷售過斯密斯威森牌腳踏車。

毫無疑問,上述是“角色/目標”極其不匹配的例子。但是,也有些例子看起來似乎講得通卻還是失敗了,只是失敗的原因沒那麼明顯。拿世界頭號非巧克力糖果製造商——救生圈糖果公司來說,曾在產品上加註:一款順利透過口味測試的軟飲料。然而,它悲慘地失敗了,因為潛在需求者認為他們要喝到是是液體糖果。大量研究顯示一個品牌一開始就存在缺陷,是因為品牌預期的角色和目標存在認知差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