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前言 革命三重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些相似的事件對比令人吃驚,它們足以使人確信:就像早期的工業革命一樣,資訊革命對未來社會的重大影響還在後面。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2001年

棋盤上的電腦

對人類來說,學好圍棋一直很難,而電腦程式設計下圍棋幾乎不可能。

圍棋是一種純粹的戰略對弈,其中沒有運氣成分,[1] 至少2 500年前就在中國出現了。對弈的一方執白子,另一方執黑子。雙方輪流在縱橫各19格的棋盤的交叉點下子。如果一個或一組棋子完全失去自由,即其實質上已完全被對方的棋子包圍,那麼就成為“死子”,必須從棋盤提走。比賽結束時,[2] 取得較多實空的一方獲勝。

喜歡戰略的人也喜歡下圍棋。孔子說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在很多方面,圍棋的地位甚至高於國際象棋——另一種很難的無運氣成分的策略性博弈。正如國際象棋大師愛德華·拉斯克(Edward Lasker)所說:“雖然只有人類才能創造巴洛克式的國際象棋規則,但圍棋的規則是如此優雅、有機和邏輯嚴謹,因此如果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存在智慧生命形式,他們幾乎肯定會選擇下圍棋。”

圍棋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掩蓋了一種難以概念化的複雜性。由於棋盤很大,所以對弈雙方下子時的自由度也很大。據估計,在標準的圍棋棋盤上有2×10170 種下法。這個數字有多大呢?它比可觀測宇宙中的原子數還要大。實際上,這是一個完全不合適的基準。可觀測的宇宙只含有約1082 個原子。也就是說,即使宇宙中的每個原子本身是一個充滿原子的宇宙,那麼圍棋的棋局還是比原子要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