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章 追蹤 Tracking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們並不瞭解自己。透過測量與自身相關的資料揭露我們隱秘的天性,是一項只有短暫歷史的不凡工作。直到不久前,一個人得絞盡腦汁才能想到辦法測量與自身相關的資料,同時不被自己誤導。用科學方法實現自我追蹤是昂貴、繁瑣、有侷限的。但在過去幾年裡,廉價的微型數字感測器能輕易記錄各類不同的引數,以至於幾乎人人都能測量上千種和自身有關的資料。這些涉及自身的實驗已經開始改變我們對醫療、健康和人類行為的看法。

透過數字技術的魔力,溫度計、心率監測儀、運動追蹤器、腦電波探測儀以及上百種其他的複雜醫療裝置都能縮小到和書上的字,甚至標點一樣大。這些肉眼可見的測量裝置能夠嵌入手錶、衣服、眼鏡、電話,或者是房間、汽車、辦公室以及公共空間這些操作成本不高的地方。

2007年春天,我住在加州北部。一天,我和一位醫生朋友艾倫·格林(Alan Greene)在屋後雜草叢生的小山上徒步旅行。我們一邊沿著泥濘的小路向山頂緩緩行進,一邊討論當時的一項新發明——塞進鞋帶中的微型計步器。它能記錄下每一步,然後將資料儲存到iPod中便於以後分析。我們可以利用這臺微型裝置計算出爬山消耗的卡路里,或是追蹤我們一段時間內的鍛鍊模式。

一週後,我和《連線》雜誌記者加里·沃爾夫(Gary Wolf)又在同樣的地方徒步旅行。他對這些新興自我追蹤裝置的社會意義感到好奇。當時此類裝置總共只有十多種,但我們都預見到,當感測器不斷變得更智慧時,追蹤技術將大行其道。這是一種怎樣的文化趨勢?加里指出,當我們依賴數字而不是文字時,將構建出一個“量化自我”。2007年6月,加里和我在網上宣佈,將召開一次“量化自我”見面會,歡迎所有認為自己正在實踐這類行為的人參加。我們沒有給“量化自我”下具體定義,想看看會有哪些人出現。第一次活動中,超過20人來到了我在加州帕西菲卡市的工作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