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章 共同進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5.1 放在鏡子上的變色龍是什麼顏色的?

20世紀70年代初期,斯圖爾特·布蘭德[1]向格雷戈裡·貝特森[2]提出了上述謎題。貝特森與諾伯特·維納同為現代控制論的奠基人。貝特森接受的是最正統的牛津教育,從事的卻是最異端的職業。他在印尼拍攝巴釐舞影片;他研究海豚;他還提出了實用的精神分裂症理論。60多歲時,貝特森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任教。在那裡,他那些有關心理健康和進化規律的觀點既離經叛道又才氣橫溢,深深吸引了具有整體觀念且崇尚非主流文化的人群。

斯圖爾特·布蘭德是貝特森的學生,也是倡導控制整體論(cybernetic holism)的傳奇人物。1974年,布蘭德在他的《全球概覽》雜誌中提出了這一變色龍公案。布蘭德這樣寫道:“一次,我與格雷戈裡·貝特森進行討論,當時,兩人都沉湎於思考意識的功能是什麼,或者意識到底有沒有功能(指自我意識)。我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都是生物學家,便將話題轉而討論這讓人難以捉摸的變色龍。格雷戈裡斷言,變色龍最終將停留在它變色範圍的中間點;我則堅信,這個可憐的傢伙因為想方設法要從自身影像的世界中隱身,會將種種保護色試個沒完。”

鏡子可以構成一個資訊迴路的絕妙實現。普普通通的兩面鏡子相對放置會產生奇趣屋[3]效應,不停地將一個物象來回對映,直至消失於無窮回溯中。相向而放的鏡子間的任何資訊,無論如何來回反射都不會改變其形式。那麼,如果其中一面鏡子具備了變色龍似的反應功能,既能反射又能產生影像將會如何呢?這種試圖將自己與自身映象保持一致的行為會不斷攪亂自身的映象。它有可能最終定格於某種持續時間足夠長、可以準確描述的穩定狀態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