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三《禮》第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許多人家的中堂裡,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親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師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著這些。荀子只稱這些為禮的三本[1];大概是到了後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師。儒家所稱道的禮,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儀式、社會風俗習慣等等,卻都加以合理的說明。從那“三本說”,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禮來包羅永珍的野心,他們認禮為治亂的根本;這種思想可以叫作禮治主義。

怎樣叫作禮治呢?儒家說初有人的時候,各人有各人的慾望,各人都要滿足自己的慾望,沒有界限,沒有分際,大家就爭起來了。你爭我爭,社會就亂起來了。那時的君師們看了這種情形,就漸漸給定出禮來,讓大家按著貴賤的等級,長幼的次序,各人得著自己該得的一分兒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著自己該做的一分兒工作。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際;若是隻顧自己,不管別人,任性兒貪多務得,偷懶圖快活,這種人就得受嚴厲的制裁,有時候保不住性命。這種禮,教人節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序,可以說是政治制度。

天生萬物,是個很古的信仰。這個天是個能視能聽的上帝,管生殺,管賞罰。在地上的代表,便是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孫祭祖先一樣。地生萬物是個事實。人都靠著地裡長的活著,地裡長的不夠了,便鬧饑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這個來由。最普遍的還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們的時代,這個信仰還是很有力的。按儒家說,這些信仰都是“報本返始”[2]的意思。報本返始是慶幸生命的延續,追念本源,感恩懷德,勉力去報答的意思。但是這裡面怕不單是懷德,還有畏威的成分。感謝和恐懼產生了種種祭典。儒家卻只從感恩一面加以說明,看作禮的一部分。但這種禮教人恭敬,恭敬便是畏威的遺蹟了。儒家的喪禮,最主要的如三年之喪,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卻因恩誼的親疏,又定出等級差別來。這種禮,大部分可以說是宗教儀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