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清明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公曆四月四、五或六日。行人:在路上走的人。斷魂:銷魂,形容迷惘、惆悵的心情。借問:即請問,是客氣的口吻。遙指:指著遠處。杏花村:開滿了杏花的村子。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這首詩寫清明節,家家戶戶在雨中為祖先掃墓,來抒發、寄託對祖先的哀思和敬意。

【釋義】

清明時節到了,天上下起了毛毛細雨,紛紛揚揚地在空中飄散。路上的行人心中悽苦,向人打聽什麼地方有可以歇腳的酒店,放牛兒指著遠處開滿杏花的小村莊。

【典故】

周恩來妙策拒禮

我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一向是拒收禮物的,然而有時別人好意饋贈又不好推脫,對此,他自有一套奇思妙計。如果是外國友人送來的禮物,周恩來不好推辭,因為這樣的禮物往往是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但他會把禮物轉交給有關部門保管;如果是親朋好友送來的禮物,實在推託不掉的話他就要實施自己的妙計了。

有一次,一位曾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過的人,後來調到了某軍區做副司令員,由於他對周恩來的感謝甚篤,於是就託人給周恩來送了一筐新鮮的橘子。

周恩來一見這禮物就要退還,很多人勸他:“既然送來了也就算了。”周恩來一想也是,這新鮮的水果是經不起折騰的,再送回去就失去了它原來的可口味道。於是周恩來讓秘書去打聽一下一筐橘子的價格。秘書詢問後報告給周總理說是25元,周恩來吩咐秘書給送禮物的人寄去50元。秘書不解,忙問為何多寄,周恩來解釋說:不這樣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錢,他以後就不好意思再寄來了。果然,以高出一倍的價錢“賣”給周恩來一筐橘子,那位軍區副司令再也不敢給周恩來送東西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