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章 經說 四四 五經、十三經、四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漢朝人尊重儒家古典著作,稱為經書,解“經”字意義為常道,相沿到現在。其實“經”的原意就是線,所謂經書就是線裝書,古代記事書於竹簡,事多一簡不能盡,便連續記在數簡上,其連繫各簡的線,就稱為“經”,可見經不過是當時記載頁數較多而又常須翻閱的書罷了,並沒有其他的深意。

“六經”的名稱,首先曾在《莊子》中發現。《莊子》及《禮記·經解篇》都以《詩》、《書》、《禮》、《樂》、《春秋》、《易》為“六經”。班固《漢書·藝文志》稱為“六藝”。但因《樂經》散失,只存《樂記》一篇,併入《禮經》中,於是有“五經”的名目。到唐朝時候,《春秋》按照《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成三種,《禮經》也分為《周禮》、《儀禮》、《戴禮》(《禮記》)三種,立“三傳”、“三禮”的稱號,配合《易》、《書》、《詩》,稱為“九經”。再到宋代,把《爾雅》、《孝經》、《論語》、《孟子》四種加上去,便叫做“十三經”。

宋儒朱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印單行本,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並給它們作詳細註釋,奉為儒家古典的菁華,於是科舉考試,必根據“四書”出題,而《論》、《孟》、《學》、《庸》便成為小學生必讀書了。

班固《藝文志》將儒家列入諸子,而把“六經”作為“六藝”,列在諸子之前,其用意是認為“六經”是古代官書,非儒家所能私有,而且“六經”是諸子百家的學術淵源,班志說得很明白。不過班氏將《論語》、《孝經》列在六藝的末尾,即有特別尊重孔門本身著作的表示。總之,《易》、《詩》、《書》、《春秋》、《禮記》,如果依古文派經學家說,就並不是孔氏的私家著作,這個觀點是一般有識見的學者應該承認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