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章 古物 三〇 甲骨之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自殷墟古物出土而甲骨之學隨之產生。甲骨之學的第一步,就是殷代文字的研究,它使得過去純粹憑藉《說文》的文字學不得不有所修正。我國文字學向來僅以《說文》為準則,等到金石之學發生,學者就己有些兒引用金文來訂正許書得失的,到甲骨文出世,人們又將它和金文比較研究,不但可以糾正許書的錯誤,還可以證明字源。

這可分幾點說:

(一)考知原始文字的形體和文法。研究甲骨,方知原始文字,凹而下陷,模仿鳥獸足跡。其行款讀法,或左、或右、或下、或上,並沒有一定的規則。

(二)證明所謂籀文即古文。許書所謂籀文與古文不同,是錯誤的,例如許書“四”字古文作,籀文作,今卜辭中四字正是作。

(三)得知古象形字,一字有多種寫法,筆畫原來沒有一定。

(四)與金文互相發明。有些甲骨文與金文完全相同,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元、天、方、且、王、中、平等字。有些金文不能認識,得甲骨文而後認識。如甲文“子”字作,而“已”字作或作。因之金文中過去所不能解釋的“乙子”、“丁子”、“癸子”,現在都能釋為“乙已”、“丁已”、“癸巳”。

(五)糾正許書的錯誤。《說文》中的古文,如一下出弌,二下出弍,三下出弎,中下出,冊下出,都是甲文與金文所沒有的。又籀文如馬下出,車下出,也是甲文金文的筆誤。篆文也有弄錯的。如鬭字,篆文,許注“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鬭之形”。但卜文僅像兩手對打的形狀,不見兵杖之形,許說錯了。又如“福”字,許注“備也,從示畐聲”。但卜辭中作,從,乃尊也,會意,非形聲字,許說誤。又如邑字,許注“國也,從口從卪,今卜辭作,即象人席地之形,非從卪,許說亦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