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貫guàn朽xiǔ粟sù腐f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量器和糧食都有損毀。形容財糧富足。

名家解讀

“貫朽粟腐”這個成語表示財糧富足,這大概是生活在世間的勞動人民所最希望看到的場景。這個成語中的“貫”字容易寫錯,因為許多人都不能把“量器”的意思和“貫”字聯絡起來。(張一清)

辨析

“貫”是會意字,從毌(guàn),從貝。“毌”像穿物之形,表示“貫穿”的意思,“貝”的意思與錢財有關,所以“貫”的本義是“穿錢的繩子”。在書寫“貫”字時,要特別注意“毌”部正確的筆順:豎折、橫折、豎、橫。這是很多人都容易寫錯的。

你知道嗎?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錢為一貫,因此“貫”成為表示錢幣的量詞。“腰纏萬貫”這個詞就是指隨身攜帶的錢財極多。

字裡字外

“貫朽粟腐”一詞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平準書》,漢朝建立後的幾十年中,統治者順應歷史潮流,體察民情,勵精圖治,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生活十分富足。

西漢建立初年,社會經濟衰微,面對秦朝遺留下來的破敗局面,漢高祖劉邦制定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宣佈廢除秦朝苛法、豁免徭役來減輕百姓的負擔,同時釋放奴婢,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讓他們從事生產勞作,使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

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國家繼續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重視農業生產,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統治者以身作則,生活十分節儉,漢文帝曾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節制了國家的開支。文景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會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形成了我國曆史上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正如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所描述的:京城國庫裡積聚的錢幣堆積如山,穿錢的繩子都朽爛了,以致無法計數。糧庫裡積壓的糧食無數,倉庫容納不下,只好露天堆放,很多穀子腐爛不能再食用了。老百姓家中都有馬匹,普通百姓也能吃上膏粱肥肉。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富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