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朝zhāo齏jī暮mù鹽yán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形容生活貧苦。

名家解讀

“齏”是指醃菜,早上吃醃菜拌飯,晚飯就蘸點鹽,形容生活非常窮苦。“朝齏暮鹽”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大文豪韓愈的名作《送窮文》,原文寫道:“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與“朝齏暮鹽”類似的還有一個成語,就是“劃粥斷齏”,說的是北宋范仲淹小時候的故事。(酈波)

辨析

“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所以後來引申為“細碎”的意思。“齏”音jī,注意不要讀成qí。

你知道嗎?

齏大約在先秦時期出現。北魏《齊民要術》中,記錄著一種叫八和齏的菜,是將大蒜、生薑、橘皮、白梅、粳米飯等食材在臼中搗碎後加醋攪拌做成的。唐宋以後,齏大體沒什麼變化,但偶爾會有人用齏做湯,叫作湯齏。

字裡字外

宋代名相范仲淹幼時喪父,母親被迫改嫁,少年時期繼父家境貧寒,生活異常清苦。但他非常有志氣,曾經為了讀書學習而“劃粥斷齏”。

根據宋人魏泰的《東軒筆錄》記載,范仲淹少年時在醴泉寺讀書,開始時每天都自帶米糧,交給寺院的廚房幫忙做熟,然後每當寺院鐘聲響起,就與和尚們一起吃飯。可范仲淹從早到晚都在專心苦讀,經常聽不到寺裡的鐘聲,忘了吃飯休息。負責做飯的和尚看他辛苦,主動把飯送給他吃,可是這又讓范仲淹過意不去。因此,他自備了小鍋,自己做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