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陳chén師shī鞠jū旅lǚ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出征之前,集合軍隊釋出動員令。

名家解讀

這個“旅”字很有意思,它表示的是旗子下面有三個人。很多人站在旗子下面,顯然是指軍隊了。“鞠”是令國人糾結的足球的原型,據傳蹴鞠是黃帝發明出來訓練兵士的一種遊戲。可見,“鞠”與軍隊淵源頗深。在這裡,“鞠旅”相當於“戰前動員”“釋出動員令”。(張一清)

辨析

“陳師鞠旅”一詞中“陳”用作動詞,意思是“列陣”;“鞠”在這裡指的是“告誡”。

你知道嗎?

“陳師鞠旅”一詞中的“師”和“旅”如今仍表示特定級別的軍隊。目前,中國的軍隊中級別最高的單位是軍,一般能夠達到幾萬人的規模,軍以下的級別則是師、旅(大多由之前的乙級師改編而成),人數約為數千至一萬人不等,再依次向下則分別為團、營、連、排,直至僅由十幾名戰士組成的班。

字裡字外

“陳師鞠旅”最早出自《詩經·採》:“鉦人伐鼓,陳師鞠旅。”不難理解,“陳師鞠旅”其實就是在出徵之前對軍隊所進行的釋出動員令的活動。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動員令的概念,卻常常會在戰爭發動之前釋出檄文,用以釋出政府指令,徵召青年入伍。古代的檄文其實起到了動員令的作用。

面對不可預知的戰爭,僅靠臨時性的徵召手段顯然無法保證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古人開始探索將戰爭動員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因此便產生了保甲制度。最早的保甲制度出現在秦國“商鞅變法”時期,那時的秦國在商鞅的大力倡導下,開阡陌,編什伍,在國內推行了連坐制,以強制手段保證國家充足的兵源,從而大大增加了秦國的軍事實力。到了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原先的保甲制度已經由單純的軍事制度轉變為與戶籍制度相融合的形式。即所有鄉村住戶,每五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這樣的管理劃分方式既可以防止農民的反抗起義,又能夠節約軍費,長期提供兵源。此後,保甲制度始終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一種有效手段,不斷被後世統治者延續使用,逐漸成為一種壓迫普通百姓的強制手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