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蟠pán螭chī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盤曲的無角之龍。常用作器物的裝飾。

名家解讀

“蟠螭”在我國古代常用作器物的一種裝飾,畫的是盤曲的無角之龍,《漢書》中有“赤螭”的記載,古人註釋說赤螭是雌龍。另外,根據盤曲的意思,這個詞語也常常寫作“盤螭”,例如三國時曹植的《桂之樹行》:“上有棲鸞,下有盤螭。”(張一清)

辨析

“蟠”字的正確讀音為pán,不要讀成pān或fān。“螭”讀音為chī,不要誤讀成lí。這兩個字的偏旁為什麼都是蟲字旁呢?因為“蟲”在古代指毒蛇(蛇也被稱為“小龍”),也指蟲子。以“蟲”為部首的字,多與蛇、龍、昆蟲有關。

你知道嗎?

有一種古硯名叫蟠螭硯,縱高三寸,寬二寸,顏色就像馬肝,硯堂,也就是中間研墨的地方微微下凹,上面雕刻著螭龍。殿廷考試時,常用此硯。

字裡字外

我國古人將龍分為四種:有鱗的稱蛟龍;有翼的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虯龍;無角的叫螭龍。

如果觀察古代建築,會發現在屋頂之上,經常矗立著各種走獸,其中便有螭龍。為什麼古人要讓它們守護在屋頂之上呢?對此,民間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螭龍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曾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所以要把它置於房頂上,這樣可以避免火災。第二種說法認為螭龍是龍第二子,習性好張望或好險,因此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制火災。我國古代建築、器物、工藝品上常用螭龍的形狀做裝飾,《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脖子上就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