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璠fán璵yú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兩種玉石。比喻美德賢才。

名家解讀

在古代指兩種美玉。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玉能夠組合在一起,比喻美德賢才,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使之系統化。(康震)

辨析

“璠璵”讀音需要注意,不要讀成fān yǔ。小篆“玉”字寫作“”,“王”的小篆字形作“”,顯然,“王”和“玉”的小篆字形只是三個橫畫之間的距離不同。“玉”做左偏旁時與小篆字形相同,即沒有右下方的一點兒,叫“斜玉旁”,如“璠璵”都是以“玉”為表義構件。

你知道嗎?

古代有很多玉製品,如“圭”是古代帝王諸侯舉行朝聘、祭祀、喪葬等隆重儀式時使用的玉製禮器;“瓏”是古人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龍紋;“瑱”是古人垂在冠冕兩側用以塞耳的玉墜。

字裡字外

《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子貢和孔子的一段關於玉的對話。

子貢問孔子:“君子重視玉而輕視像玉的美石,是不是因為美石多而玉少?”

孔子認為不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原因。重視玉是因為自古以來,君子把玉與德行相配比。玉的溫潤代表“仁”;玉的緻密堅實代表“智”;玉鋒利但卻不傷人,代表“義”;被加工後的玉佩垂而下墜,就像“禮”;輕輕敲擊,玉聲清脆,代表“樂”;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代表“忠”;玉晶瑩剔透,表裡如一,代表“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長虹貫天,所以玉與“天”息息相通;產玉的地方,山川秀麗,草木豐美,所以玉與“地”息息相通;人們拿著圭璋行禮儀,玉代表“德”;沒有人不重視玉,因為玉象徵著道。《詩經》上就說:“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所以,君子重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