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勍qíng敵d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強大的對手。

名家解讀

“勍”指強大。“京”本身的古文字形就是高土堆上建有瞭望棚,意思是“高大”,例如“京倉”就是又高又大的糧倉。“京”的右邊再加上“力”,既高大,又有力量,顯然這就意味著“強大而有力量”了。(張一清)

辨析

“勍”是形聲字,從力,京聲,不要讀成jīng或qióng。

你知道嗎?

“勍敵之人”出自《左傳》。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為了爭奪中原霸權在泓水邊進行了一場戰爭。戰爭開始時,宋軍處於有利地位,本可以趁楚軍沒有全部渡河、渡河之後沒有擺開陣勢兩次機會來擊潰對方,但宋襄公執意“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擒頭髮花白的老人”,“不依靠險阻取勝”,而沒能抓住有利的戰機。子魚批評宋襄公不懂戰爭,他認為“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方,趁敵人受阻而進攻才是正確的做法”。宋襄公不聽取子魚的意見,結果導致戰爭失敗,自己也受了重傷。

字裡字外

我國古代戰爭中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因此,對戰雙方實力的強弱不僅僅取決於士卒數量的多少。在淝水之戰中,東晉以僅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由此衰敗滅亡。我們都熟悉的成語“草木皆兵”就是出自淝水之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