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縞gǎo衣yī綦qí巾jīn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縞衣:白色的絹製衣服。綦巾:淺綠色的圍裙。“縞衣綦巾”是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也可用來指代意中人。

名家解讀

在古代衣服的顏色跟人的級別、身份有很大關係。一般人穿著用葛織成布做成的葛衣葛巾,不上色。所以凡是衣服有顏色的,其實說明都是有身份的人。絲織物要染色的話,雖然古代都是用天然的染料,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要貴一些的。再有,顏色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象徵著階級地位,不能亂用。(康震)

辨析

“巾”是用來擦抹或包裹、纏束、覆蓋東西的小塊紡織品。“縞衣”和“綦巾”指的都是絲織的衣物,不能把“巾”寫成“襟”。“襟”指的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你知道嗎?

“縞衣綦巾”出自《詩經·鄭風·出其東門》,抒發了男子對意中人忠貞不渝的感情,詩中用服飾“縞衣綦巾”來指代人,用色彩來凸顯形象,鮮明而生動,表達了心中深刻的情感。

字裡字外

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受這種等級制度的影響,古代服飾文化也有著鮮明的等級特徵,在衣著等級和服裝顏色上都有嚴格的限制。

《禮記》中對衣著等級有這樣的規定:“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裳。”在服飾色彩方面,古代服飾始終以正色為尊,正色主要有青、黃、赤、白、黑五種,而歷代所推崇的顏色各有差異。據《禮記·王藻》中記載,“衣正色,裳間色,非列採不入公門”。其中的“列採”就是正色服飾,也就是說沒有穿著正色衣服,就不能進入公門。歷史上有諸如“白衣”“皂隸”“黃袍”“烏紗帽”“紅頂子”等說法,其實都是在一定時期內,用特定的服飾及其顏色代表某種地位和身份的表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