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李lǐ代dài桃táo僵jiāng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 義】

比喻兄弟之間應當同甘苦、共患難。也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名家解讀】

“李代桃僵”源自《樂府詩集·雞鳴》,原文是:“桃在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李樹生在桃樹旁邊,蟲來吃桃樹根的時候,李樹就代它來受害了。本來是說桃樹和李樹能共患難,喻弟兄應能同甘苦。現在多指代人受過。(孟蓬生)

【辨 析】

“僵”在這裡的含義並不是“僵硬”,而是“枯死”。

你知道嗎?

春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保舉過很多人當官。後來他因罪失勢丟官,過去舉薦的人都不願意幫助他。有人便對他說:“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得采其葉,秋得刺焉。”認為他落得這樣的下場是因為他栽培的不是桃李而是蒺藜,沒培養對人。於是,後人便常用“樹人”來指培養人才,用“桃李”來比喻老師所栽培的優秀後輩門生。

【字裡字外】

“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之一,指的是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形勢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較小的代價,換取比較大的勝利。

戰國後期,匈奴蟾襤國、東胡、林胡等部經常騷擾趙國北部邊境。趙王因此派大將李牧鎮守雁門。

李牧上任後,下令麾下將士只許固守營地,不許出戰,然後每日都會殺牛宰羊犒勞將士。匈奴摸不清他的底細,幾次進犯雖沒撈著好處,但也沒打成仗,因此就認為李牧膽小,不敢迎敵。後來,甚至連趙王也覺得李牧膽小,派人代替李牧鎮守雁門。新將領與匈奴交戰數次,損失慘重,邊境民不聊生。趙王無奈之下只得請李牧再次領兵,並答應李牧絕不會再幹預他的做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