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運動·變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擯bìn棄qì【釋 義】

排斥拋棄。

【名家解讀】

“擯棄”可能會和“摒棄”弄混,兩者音、形、義都比較相近。但“擯棄”多表示拋棄已有的思想觀念或人,多指不好的,但也有好的事物。而“摒棄”則專指丟掉不好的東西,多用於抽象事物。(張一清)

【辨 析】

“擯棄”“摒棄”在讀音上區別比較細微,應多加註意:“擯”讀bìn,“摒”讀bìng。

你知道嗎?

“擯”在古代的時候同“儐”,意思是迎接賓客。比如,《論語·鄉黨》中寫道:“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這句話的大意是說,魯國國君讓孔子去接待賓客,孔子的精神飽滿,面色端莊,走起路來輕快而穩重。

“棄”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個頭向上的嬰兒,中間是隻簸箕,下面是兩隻手,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將嬰兒用簸箕倒掉。所以,“棄”的本義就是“扔掉,丟棄”的意思。

【字裡字外】

“擯棄”在古代的主要意思就是拋棄。西漢劉向子《列女傳·齊孤逐女》中就有這樣的句子:“妾三逐於鄉,五逐於裡,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

《列女傳·齊孤逐女》講的是一個女子因相貌醜陋,被鄉鄰逐出故鄉,拋棄在原野上的故事。據說,這個女子被逐後無處容身,只得去拜見齊襄王。齊襄王的臣子們都不希望君主接見這樣一個被“三逐於鄉,五逐於裡”的人。但齊襄王卻堅持要見她,還對反對接見這個女子的大臣說:“牛叫的聲音得不到馬的迴應,不是因為馬聽不見牛的叫聲,而是因為馬和牛本來就是不同的物種呀。所以這個女子一定有與旁人不一樣的地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