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偈jì子zi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 義】

指佛經中的唱頌詞。

【名家解讀】

偈子又稱為“偈頌”,是宣揚佛理的短句,一般都以詩的形式出現,但又不像詩那樣講究遣詞和平仄,而是以明白曉暢、朗朗上口為主要追求。比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有個著名的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蒙曼)

【辨 析】

佛教術語。“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都是梵語中的“偈佗”,根據梵語翻譯過來的。有人解釋偈為“竭”,就是“竭盡”的意思。

你知道嗎?

梵語是印度語族的一種語言,十分古老,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在世界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漢語,遠遠超過希臘語和拉丁語。

【字裡字外】

傳說,在南北朝的時候,弘忍大師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神秀是最優秀的,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為了選擇繼承人,弘忍讓他的徒弟們都做一個偈子,神秀就在院牆上寫了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意思是,透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邪魔。

這時,在廚房打雜的小和尚惠能也做了一個偈子,請別人寫在了神秀的偈子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頓悟”的理念。意思是,世上本來就什麼都不存在,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是空的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弘忍看到這個偈子,認為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就把衣缽傳給了惠能。後來六祖惠能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