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袍páo澤z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 義】

袍澤,“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後來稱軍隊中的戰友為袍澤。

【名家解讀】

《詩經·秦風·無衣》反覆提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其中,袍是外衣,澤是內衣,裳則是裙子。戰友之間可以分享一切衣物,意味著親密無間的兄弟情義。(蒙曼)

【辨 析】

“袍”的偏旁“衤”易被錯寫為“礻”,“礻”是“示”字旁的變形。與“示”有關的字,一般與鬼神有關,如神、禮、福等。“衤”由“衣”演化而來,以“衤”作為偏旁的字通常與衣服有關,如襯、衫、襖等。

你知道嗎?

中國《詩經》《國語》中已出現袍的名稱。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裝之一,分為龍袍、官袍、民袍等。龍袍是皇帝專用;官袍是文武官員用作公服、朝服的袍子,以顏色或圖案區分官位等級;民袍是民間日常生活所穿的衣服。

【字裡字外】

“袍澤”代表了兄弟情義,因此當兄弟絕交之時,即有“割袍斷義”一說。與“割袍斷義”相近的,還有“管寧割席”,出自南朝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德行》,講的是管寧和華歆的故事。

管寧是三國時一位名士。他自幼貧苦,與母親相依為命。管寧的朋友見他生活悽苦,便捐錢送糧,但是管寧婉言謝絕了親友的資助。他勤學苦讀,發誓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幹出一番事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