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生物活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隱藏起自己的才能,收起自己的鋒芒,不使外露。

辨析

“韜”容易寫成“滔”或者“舀”(yǎo)。“韜”字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為“從韋,舀聲,劍衣也”。“韋”是熟皮子。古人用皮子做劍套和弓箭套。而“滔”從水,描摹水勢盛大的樣子,或用作比喻,用於“滔滔不絕”“滔天之罪”等。“舀”則上面一個爪,下面一個臼,是用手掏取東西,多用於“舀一瓢水”等。

起源與演變

《爾雅·釋器》中寫道:“韜,弓藏也”,“韜”的原意就是收藏弓箭的袋子。作為動詞,有掩藏的意思。“晦”在《說文解字》中說解為“月盡也”,本義為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引申出夜晚之義。“養晦”是隱居匿跡。《詩經·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後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之義。

例句

程濤聲這是韜光養晦之計,可以擺脫特務的監視,可以使老蔣放心,求得自己的安全自保。

王火《戰爭和人》

字裡字外

清代康熙皇帝繼位時只有八歲。鰲拜作為輔政大臣和顧命大臣,日漸驕橫,飛揚跋扈。他在朝中遍植黨羽,剪除異己,把持朝政,恣意妄為。

日漸長大的康熙,看到奸臣當道,禍亂朝政,一心想要除掉鰲拜。但此時的他根基尚淺,要想扳倒鰲拜,談何容易?於是,康熙收斂起自己的所有鋒芒,隱藏起自己對鰲拜的許多不滿,選擇忍辱負重,韜光養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