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生物活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用來形容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辨析

“茹”在古代為蔬菜的總稱,如《漢書·食貨志上》中的“還廬樹桑,菜茹有畦”,唐代顏師古對“茹”的註釋是“所食之菜也”。因此,“茹”是草字頭。注意“茹毛飲血”中“茹”字的寫法,不要寫成“如”,或“菇”。

起源與演變

《孟子·盡心下》中寫道:“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其中“茹”的意思是吃,整句話的大意是:舜在吃乾糧咽野菜的時候,就像打算終身這麼過日子似的。《禮記·禮運》中說道:“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大意是:不經火燒,便生食草木的果實、鳥獸的肉,喝它們的血,吃它們帶毛的肉。南朝蕭統在《〈文選〉序》中有“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的語句。“茹毛飲血”也作“飲血茹毛”。

例句

我們老早就脫離了茹毛飲血的階段而知道熟食,奈何隔了數千年仍不能忘情於吃生魚、生蝦、生蟹、生螺?

梁實秋《雅舍小品》

字裡字外

人類最初的飲食方式與一般動物沒什麼明顯區別,他們獲取食物後,一般都是生吞活剝。古代文獻中形象地稱這種飲食方式為“茹毛飲血”。人類生食的歷史非常長久,生食的傳統甚至區域性地保留到了現代。

西方人愛吃較生的牛排,因為這種牛排含油適中又略帶肉汁,口感甚是鮮美。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飢》一文中描寫西方人吃牛排,曾說:“照理牛排應當裡面微紅,但是火候扣不準,而許生不許熟,往往在盤中一刀下去就流出血水來,使我們覺得他們茹毛飲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