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抽象事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疏忽所致的錯誤和遺漏。

辨析

“紕”字的意思是織物的經緯變得稀疏開散,或者絲線分解成若干根單股線,所以它是絞絲旁。注意:不要錯寫為“批”。

起源與演變

“紕”本義為織物稀疏,元代趙明道《夜行船·寄香羅帕》中“幅尺闊全無半縷紕,密實十分奈洗”說的便是香羅帕絲線緊密,一點也不稀疏。“漏”從水,屚(lòu)聲。原來是漏壺的簡稱。漏壺是古代的滴水計時的儀器。後來從一點點漏水引申出漏洞、疏忽的意思。“紕漏”從織物稀疏或是漏洞、疏忽,引申為疏忽所致的錯誤和遺漏。南朝宋劉義慶撰寫的《世說新語》中有專門的“紕漏”篇,收集了許多行事粗心大意或讀書不求甚解而犯錯的故事,有些十分可笑,但都不是什麼嚴重的錯誤。

例句

如果不是小楊作風嚴厲,很可能還會出一點小小的紕漏。

魏巍《東方》

字裡字外

《世說新語》的“紕漏”篇裡,講了不少因為疏忽而鬧笑話的故事。比如,新駙馬王敦鬧笑話的故事。書中講,為了降低廁所裡的臭味,魏晉時代的貴族會在廁所內放一些乾的棗子,用於塞著鼻子。東晉大臣王敦與公主剛結婚時,不太瞭解宮廷的規矩。他如廁時,還以為除臭的棗子是零食,驚歎於宮廷內竟有這等閒情逸致,於是把棗子全都吃下肚去。出來之後,奴婢們端來水與澡豆(澡豆是古代的洗滌粉劑,用來洗手和洗臉),王敦以為是吃的,便也吃了下去。奴婢們全都捂嘴笑了起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