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人物·動物·植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一種草藥。古人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會佩戴茱萸,祛邪辟惡。

辨析

茱萸是植物,所以有草字頭。“朱”和“臾”是聲部。記住這兩點就能準確寫出和唸對這兩個字。

起源與演變

茱萸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並不高,但它在古人的生活裡其實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與重陽節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與茱萸相關的習俗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比如晉朝周處《風土記》中“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就記載了重陽節相約登高飲酒戴茱萸的習俗,我們將這稱為登高會或者茱萸會。《西京雜記》中也寫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蓬餌是一種食物,也就是重陽糕。重陽節要戴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這樣能令人長壽。

例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字裡字外

在《易經》中,“九”是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因此叫作重陽。在這一天,古人會進行出遊、登高、賞菊、插茱萸等活動。這些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清代,有的地方的重陽節的習俗則變化為將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

那為什麼會有這一風俗呢?傳說在東漢的時候,汝河兩岸有個瘟魔,散播瘟疫,不少人被奪去生命。當時有個叫桓景的人想要找到根除瘟魔的方法,便四處尋醫問藥,訪仙學藝,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個叫費長房的仙人。費長房被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賜予他一把寶劍,傳授他降妖除魔的法術,並對他說道:“馬上就是九月九,瘟魔一定會出來禍害人間。我給你茱萸與菊花酒,你趕緊回鄉,讓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