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人物·動物·植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原指吃禾苗的害蟲,後常用來指對國家或人民有害的人或事物。

辨析

“蟊”是一種害蟲的名字,所以下面有“蟲”。人們經常把“蟊賊”與“毛賊”混用,它們雖然都是貶義詞,但是程度不同。“毛賊”指的是一般的小偷,是對盜賊、反賊的蔑稱。而“蟊賊”則是指對國家或人民有害的人或事物。

起源與演變

蟊賊原指吃禾苗的害蟲,《詩經·小雅·大田》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說的便是要除去危害莊稼的各種害蟲。壞人危害國家與人民,猶如害蟲危害莊稼,所以蟊賊後來便用來比喻貪官汙吏,危害國家或人民的人。《詩經·大雅》中“天降罪罟(gǔ),蟊賊內訌”與《後漢書·岑熙傳》中“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的“蟊賊”都是用作此義。

例句

這些蟊賊昏椓的混賬王八蛋當然也就是上面所指的一些強盜鴟梟。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字裡字外

“賊”字在小篆中,從戈,則聲,“戈”是古代的一種武器。《說文解字》將其說解為“敗也”,本義是破壞。“賊”用於名詞時,原指搶劫路人財物的人,或犯上作亂、危害人民的人。

《莊子·胠篋》感慨“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即小偷小摸的小偷被誅殺,而盜取國家的人成為諸侯。

除了如上用作名詞之外,“賊”還可以用作形容詞,但多為貶義,意指邪惡的、不正派的、狠毒的,比如“賊頭賊腦”“賊心不死”等。另外,“賊”在我國北方方言中,也有狡猾之義,如“雞賊”,指的就是狡猾,特別能算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