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胡適之先生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不但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方面,他對國內學術文化界最關心和最有興趣的也在文學方面。這在他平時閱讀中文報刊的習慣上表現得最清楚。以前他在哥大中文圖書館看報時,他那種不尋常的讀報習慣便曾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心。
哥大中文圖書館中當時所陳列的除國內出版的幾家主要的報刊之外,大半是美國兩岸所發行和贈閱的“僑報”。這些在海外編排印刷的中文出版品內容可說都是相當原始的。不學如愚,也只是看看他們的頭版大標題而已。那些“副刊”實是不值得浪費太多時間的。但是胡老師卻各報都看,各版都看,尤其喜歡看副刊。不但看,而且仔細看,偶爾還要記點小筆記。
有時被我好奇的眼光所吸引,他就把一些副刊翻出來給我看,說:“這首新詩做得不錯!”“這首不像詩,要打屁股!”“這篇小品文不好,不文、不白。”“×××這首舊詩unacceptable。”“毛澤東這首《浪淘沙》,韻都搞錯了!”……
原來胡適之這個教書匠不在看報,他在“評作文”、“看考卷”。他批評起來簡直是一派教書先生的口氣。胡適顯然把大陸、臺灣、香港和海外各地的報屁股作家都看成他的學生。他們的傑作也就是他學生的課堂作業!
不幸這位已教出幾代學生的教書先生這時在紐約連一個學生也找不到了。“作之師”的人和“作之君”的人本性的確是相同的。教書先生失去了學生就和大皇帝失去了臣僕一樣,真是“終日以眼淚洗面”,空虛無比,難過無比。因而他們也就學會了太極拳師練拳的辦法,“有人打人,無人打影”。胡老師這時也就是個“無人打影”的拳師;雖然已經沒有學生了,“考卷”還是要照看無訛。這在現代心理學上大概就叫作“自我現實”(self-actuelization)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