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實行重農抑末的政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五年(1727年),雍正釋出禁止奢侈的上諭,談到各業人等在社會中的地位,他說:“朕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農、工、賈,皆賴食於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他重視農業,是因為它能給人們提供食糧。他為維持農業,就不願意多出工商業者,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他處在農業是最主要的生產部門的傳統社會,深深體會到它的重要,所以如同以往的君主一樣具有重農業賤工商的觀點,並且實行重本抑末政策。

第一節 種種重農措施及其弊病

雍正即位不久,就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牧倍獲,欲家室寧止,必不可得”。他較清楚地看到人口繁多、墾田有限而食糧不足的問題,為此設法推動農業生產,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有沿襲前人的,也有他的創造。他的舉措有:

授予老農頂戴。二年(1724年),雍正說農民辛勞作苦以供租賦,不僅工商不及,連不肖士人也不如他們。因此下令各州縣官,每年在每鄉中選擇一兩個勤勞儉樸、沒有過失的老年農民,給予八品頂戴,以示獎勵,這就是所謂老農總吏之例。雍正認為只有農民竭力耕耘,大幅度增產,才能解決食糧問題。而他又以為農民努力生產不夠,他說:“朕聞江南、江西、湖廣、粵東數省有一歲再熟之稻,風土如此,而仍至於乏食者,是土地之力有餘,而播植之功不足”。他予老農頂戴,就是希圖在農民當中樹立“楷模”,以便眾人仿效,也努力生產,同時賦予老農督課農民生產的責任。清朝地方政府只管收稅,沒有課農的專職官員,雍正特設老農,想讓它起到農官的作用。但在實踐中,州縣官選擇老農,聽憑紳衿保薦,有的豪民就向紳衿饋送財物,邀得中選,這樣,勤勞樸實的農民很難入選,一些無賴豪橫之輩倒混個頂戴榮身,藉以大耍威風,作惡鄉里。有的老農擊鼓升堂,傳見農民,儼然以父母官自居;有的自稱“某縣左堂”,建旗幟,設軍牢捕役,以八品官自命,意欲凌駕正式官員九品的巡檢、未入流的典史之上。七年(1729年),雍正發現這些問題,下令把冒濫生事的老農革退,另選題補;准許不法老農及保送官員自首,免予追究,否則查出重治不貸。雍正又下令把一年一舉改為三年一次,以昭鄭重。但是選期拖長之後,老農頂戴難於得到,賄賂更加嚴重。雍正的辦法避免不了似農非農的豪民的鑽營。乾隆即位,就把它廢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