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57年5月,“鳴放”到了關鍵時刻,王蒙命運的一大拐點出現了。5月15日,毛澤東寫成《事情正在起變化》,提出“反右”。據說,對那些要重點保護的黨內外人士,可以提前打招呼,給他們先看這篇文章。有一天,王蒙接到通知,說是市委將派車接他去機關看一個檔案;等了幾個小時,通知又來:不去了。

在王蒙要不要劃“右派”的問題上,領導們也拿捏不準。在團組織相對文明的啟發幫助下,王蒙交代了思想深處的一些問題,比如海德公園式的民主也不賴。最後周揚拍板:劃。

批判會後第三天,王蒙拍下他整個青年時代最帥的照片:將小棉襖甩在肩上,一臉陽光瀟灑,有點普希金風格。他也提道:“只有一個晚上,我很慌亂,一夜無眠,不斷地起夜小便。”

1958年夏,王蒙“戴帽子”。10月,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其時王蒙正在山溝裡勞動,妻子在山西上大學,故起名“王山”。兩個多月後,王蒙第一次看到王山,對著兒子一首接一首唱歌。嬰兒回之以啊啊啊。

王蒙有三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名,都印刻他與妻子的一段經歷,有山有石,有伊犁。

勞動使人強健、接地氣、開眼界、長知識。比如北京東城的大糞比西城的有勁、價格高,因為東城富人多。

鬥爭中也有發現:基層“右派”(來自各行各業)有一種受虐、虐人的積極性,他們願意互相批鬥,尤其把自身所受的一切強暴轉施於人時,表現得習以為常、駕輕就熟。王蒙有悟:常常捱打的人容易兇狠;被冷淡的人容易冷淡旁人;無慾者授受最親。這本是一個人性彰顯、適於反躬自問、問一問“個人在運動中該負什麼責任”的題目,卻被平反後的大部分人略過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