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所謂成長,就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破滅了,而另一些合理的科學的理念一步一步變為現實。”王蒙在他的自傳裡說。

他是14歲入黨的少年布林什維克,10年的基層團幹部,22年的“右派”(其中16年在新疆),3年零5個月的共和國文化部部長,10年的中央委員,15年的政協委員,享受部級待遇的離休幹部,以及,寫作長達60年的作家。

他有一些尊號或者註腳:大師(語出莫言)、貫通先生(語出賈平凹。行前得賈先生指點:他是貫通人,以此出發,大有寫頭)、人精(語出許多人)……關於他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有過一些爭議;關於他的絕頂聰明,毫無爭議。

張賢亮講起一件舊事。某年出訪美國,一位希臘裔美國人教授他英語,幾天後,老師坦率地對他說:你比王蒙笨多了。此前,這位老師也教過王蒙。

50年代王蒙在區團委工作時,就有人說,這孩子太聰明瞭。妻子崔瑞芳所在學校的校長,在終於放行崔瑞芳、允許分居兩地者團聚時,說了一句:王蒙,厲害!

崔瑞芳是王蒙的初戀。一見鍾情。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王蒙說,這八個字會讓他落淚,“它是一種生命歷程啊”。

因為父親缺乏家庭責任感,王蒙從小對女性有深切的同情。在自傳中,王蒙描寫了自己的父親,一個曾留學日本,喜歡哲學與咖啡、藝術與科學,晚年綽號王爾巴哈的書生。在全家斷糧的情況下,他得了點錢,先買溫溼度計(代表科學)或先給孩子們買巧克力和外國童話書(代表理想狀態)。二姨兜頭潑向父親的那鍋熱綠豆湯以及父親的應對,長長久久地刺痛著他。那些又怨又憐又痛的文字出版後,王蒙告訴我,同父異母的弟弟讀出了他對父親的感情。而據崔瑞芳回憶,年輕時的王蒙很少願意談論他的家庭—2005年至2006年書寫自傳的王蒙,將自己的心靈最大程度地打開了;但同時,他仍然必須“向還壓在井底的部分真相默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