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宗陶寫人

陳丹青

我與宗陶僅及三兩回面見,清俊而皎然,像個白骨精。我喜歡“李宗陶”這名字,似有舊時的什麼意思在。說來是巧,當年我母親有位右派女同事常來我家絮叨,出聲嘹亮,也同名,我叫聲“宗陶阿姨”,就蹭在邊上聽。

這位李宗陶說話,細聲細氣。她該是“七○後”吧,卻也給我想起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小時候仰看文藝圈或出版社的阿姨之類,多有書生相。如今的記者或撰稿人另是一種集體面相了,不好形容,上海人堆裡,早先的書生相也極罕見了。南周系統分在各地的記者,很不少,近日得識供職上海站,並是上海人的男書生王寅,接談溫雅,也如“文革”前的滬地書生,彷彿是我的哪位中學同學。

我尚未有過李宗陶當面採訪的榮幸,但她在《南方人物週刊》的大稿件,都會從頭到尾讀:她寫木心,寫慈禧,寫幹露露,及近時所寫的朱新建——寫到一半,新建就死了——都是難得一見的好稿子。

三聯、南周的若干記者(我至今不確定該稱他們為記者抑或撰稿人),我都衷心佩服,因自己這些年也竟胡亂寫作,深知寫不同的人物而兼及故實,要能有料、有趣,又做到所謂“客觀”,並介入適度而隱然的評議,其實很難。宗陶的稿子,篇篇引我讀下去,以至慨然,尤使我驚異的是,她寫的人物大抵互不相干,分殊判然,怎樣做到呢?而每寫一人,每成一稿,顯然她就掉進去,手眼所及,之細膩,之會心,恨不得鑽進那人的肚裡,直如孫悟空。當然,這是除了可貴的體貼與好奇心,還須很認真。單是寫朱新建,宗陶就撥了幾個電話給我,說她不很懂畫家,也不很瞭解“五○後”的行狀,因新建是我老友,她就來仔細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