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前 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傢伙是個災星,可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個性和命運產生興趣。”因此人人都禁不住想去“探究那個曖昧人物”,托馬斯·曼(Thomas Mann)在1939年發表的雜文《希特勒兄弟》(Bruder Hitler)中寫道。儘管如此,人們曾經認為,隨著“第三帝國”漸行漸遠,世人對於德國曆史上的這顆大災星也將逐漸失去興趣。可是事實恰恰相反:聯邦德國對待歷史的態度也是一部貫穿著週期性迴歸的希特勒熱潮的歷史。進入新世紀之後,人們越發痴迷於研究此人。“希特勒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耶拿歷史學家諾貝特·弗賴(Norbert Frei)在2005年納粹獨裁政權倒臺和“二戰”結束60週年之際出版的《1945年與我們——德國人意識中的第三帝國》(1945 und wir. Das Dritte Reich im Bewusstsein der Deutschen

)一書中開門見山地說。確實,希特勒在媒體中的存在感可謂舉世無雙。不管在電視還是電影中,不管在畫報還是歷史書籍裡——到處可見“元首”的形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到了2015年“二戰”結束70週年時,情況會有所改變。

長久以來,為了製造最大的恐怖效果,全世界的娛樂業都譁眾取寵地把希特勒塑造成了“一個爛俗的魔頭形象”。因為他——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元首”,在長達 12年的時間裡極大程度地左右了德國和世界的命運——始終是“吸引眼球的法寶”。其他歷史人物——包括斯大林在內——都比不上希特勒的恐怖形象帶來的刺激效應。當然了,這與在其統治下並非奉“德國之名”而是由德國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有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