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劍橋,麻省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的大歷史觀點在美國麻省的劍橋碰到嚴重考驗。這件事讓我至今仍無法釋懷,不過也讓我堅定意志,決定繼續固守我的立場。和十二年後的今天相比,當時的我還不清楚事件的真正意義。我必須從我的角度來說明這件事,原因不只是因為這是我回憶錄中重要的一章,而且還因為牽涉到與美國研究中國的權威學者意見相左。我非常崇拜他,也相當感激他,雖然道出這件事的始末可能會引起更多的不愉快。

我在中國時,並不熟悉費正清這個名字。身為國民黨下級軍官的我,接觸的都是學界以外的人。但我成為密西根大學歷史系學生時,就常常聽到他的大名。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費維愷和余英時教授都是費正清的學生。在此之前,從大學時的指定作業、雜誌文章、書評,透過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正式或非正式談話等等方式,我就已瞭解並拜讀過他的著作。如果有人要認真研究中國問題,卻忽略費正清這個開路先鋒,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事。

我也不能否認,我自己的史觀是建立在費正清打造的大架構上。有時我捫心自問:如果剔除費正清先發展出來的概念,我不確定自己的文章中還剩多少內容。他的劃時代鉅著《美國與中國》(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1948年的初版。透過費正清的作品,我才學到將中國國家和社會視為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體系。中國的意識形態已經過時,政府運作比現代西方國家膚淺。中國人民的性格內向又不具競爭性,為了與非中國文化共存,不論物件是以前的蠻夷或是後來的現代殖民強權,中國總是試著建立一個孤立的緩衝區,有時還透過外國人的幫助,如此一來就可以過濾雙方的接觸,減少不安的衝擊。如果沒有哈佛許多學子敬稱的“費公”,我無法想像自己如何發展出一套連貫的中國歷史主題,不論是傳統或現代史。此外,在我分析中國事務時,我也嘗試讓物質生活與當時盛行的思想相互交織,這無疑也是受到費正清的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