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34年夏季,我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後改名外國語文系)。當時社會上流行著一句話“畢業即失業”,可見畢業後找工作——當時叫搶一隻飯碗——之難。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尤其嚴重。家庭經濟已瀕臨破產,盼望我掙錢,如大旱之望雲霓。而我卻一無奧援,二不會拍馬。我好像是孤身一人在荒原上苦鬥,後顧無人,前路茫茫。心中鬱悶,概可想見。這種心情,從前一年就有了。一句常用的話“未雨綢繆”或可形容這種心情於萬一。

但是,這種“未雨綢繆”毫無結果。時間越接近畢業,我的心情越沉重,簡直到了食不甘味的程度。如果真正應了“畢業即失業”那一句話,我恐怕連回山東的勇氣都沒有,我有何面目見山東父老!我上有老人,下有子女,一家五口,嗷嗷待哺。如果找不到工作,我自己吃飯都成問題,遑論他人!我真正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

然而,正如常言所說的那樣“天無絕人之路”,在這危急存亡的時刻,好機遇似乎是從天而降。北大歷史系畢業生梁竹航先生,有一天忽然來到清華,告訴我,我的母校山東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託他來問我,是否願意回母校任國文教員。這真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喜訊,我大喜若狂。但立刻又省悟到,自己學的是西洋文學,教高中國文能行嗎?當時確有一種頗為流行的看法和做法,認為只要是作家就能教國文。這個看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能寫的人不一定能教。何況我只不過是出於個人愛好,在高中時又受到了董秋芳先生的影響,在大報上和高階刊物上發表過一些篇散文,那些都是“只堪自怡悅”的東西,離開一個真正的作家還有一段頗長的距離。像我這樣的人怎麼能到高中去擔任國文教員呢?而且我還聽說,我的前任是讓學生“架”走的,足見這些學生極難對付,我貿然去了,一無信心,二無本錢,豈非自己去到太歲頭上動土嗎?想來想去,忐忑不安。雖然狂喜,未敢遽應。梁君大我幾歲,穩健持重,有行政才能。看到了我的情況,讓我再考慮一下。這個考慮實際上是一場思想鬥爭。最後下定決心,接受濟南高中之聘,我心裡想:“你敢請我,我就敢去!”實際上,除了這條路以外,我已無路可走。於是我就於1934年秋天,到了濟南高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