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希特勒的新政(導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軍事機器的強大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希勒特更是全世界人人喊打的惡魔。但是,在學術圈之外,很少有人瞭解納粹德國的貨幣制度和經濟系統的運作情況。在20世紀30年代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中,德國受創最重,經濟凋敝,失業空前。納粹之所以能夠透過民主選舉合法上臺,與德國經濟危機有著密切關係。當時德國社會動盪,民眾人心思變,納粹準確地把握住了社會脈搏,主打挽救經濟危機的新政牌而一舉贏得大選。如果納粹僅僅是靠口號和宣傳,而沒有治理經濟危機的真才實幹的話,那麼他們很快就會像魏瑪共和國一樣失去民心並最終垮臺。

1933年剛上臺的希特勒面對的是一個經濟上的爛攤子。從1929年到1932年,德國工業裝置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額下降60%,物價下跌30%,鐵產量減少70%,造船業產值下跌80%,失業率高達30%,經濟危機加劇了社會階級矛盾,3年間,共爆發l000多次罷工。

應該說德國所遭受的經濟危機衝擊的嚴重程度,要遠大於歐美其它資本主義國家。納粹上臺伊始,就立刻投入到挽救經濟的工作中,開始了所謂的希特勒的新政。在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措施之下,德國經濟迅速恢復並開始強勁增長,失業率直線下降,到1938年失業率已降至1.3%。從1933年到1938年,德國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而鋁、鎂和車床的產量竟高於美國。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重工業和軍火工業增長2.1倍,消費資料生產增長了43%,國民經濟總值增長超過100%,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