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43年春天,麥基垂克“不顧個人安危”往來於各交戰國之間。儘管他既不是義大利公民又不是美國外交官,義大利政府仍然給予他外交簽證,並由希姆萊的秘密丨警丨察全程護衛著來到交戰國首都羅馬,然後經由里斯本搭乘瑞典船隻回到美國。4月,他來到紐約與美聯儲官員進行磋商,然後他手持美國護照前往德國首都柏林向德國中央銀行的官員傳達機密的金融情報和美國高層的態度。

1943年3月26日,加州眾議員傑瑞.沃里斯(Jerry Voorhis)在眾議院提出調查國際清算銀行的提案,試圖搞明白“一個美國公民擔任由軸心國設計和運作的銀行總裁的原因”,美國國會和財政部都沒有興趣進行調查。

到了1944年1月,另一個“好事”的眾議員約翰.考斐憤怒地表示:“納粹政府有8500萬瑞士金法郎存在國際清算銀行。大多數董事都是納粹官員,而我們美國的金錢卻在一直流向那裡。”[6.14]

人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瑞士能在四面戰火的環境下保持著“中立”,而同樣弱小的比利時、盧森堡、挪威、丹麥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難逃納粹的鐵蹄。其實問題就在於國際清算銀行位於瑞士,它的實際功能就包括美英的銀行家向德國提供戰爭融資以便使戰爭打得更長一些。

1944年7月20日,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廢除國際清算銀行的議題終於擺到了桌面上。凱恩斯和懷特(Harry Dexter White)這兩位總設計師考慮到國際清算銀行在戰爭中的種種可疑行為,開始都曾支援廢除該銀行,但他們的態度很快久發生了變化。當凱恩斯敲開美國財政部長莫金撒的房門時,莫金撒吃驚地看著平素態度和風範都無可挑剔的凱恩斯情緒激動,滿臉漲紅,他用盡可能平和的口氣說他認為國際清算銀行應該繼續保持運作直到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凱恩斯夫人也在一邊遊說莫金撒。當覺察到莫金撒承受了要求解散國際清算銀行的巨大政治壓力時,凱恩斯退一步承認該銀行應該關閉,但是關閉的時機也很重要。莫金撒則堅持“越快越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