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九章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此後,她還是每天收工時叫我上她家去。如果不去,她會跑到我們“家”來叫。我怕她天天來“家”找我,引起“營業部主任”的懷疑,所以我每天都如約前往。去了,照例是在忸怩中先吃一頓,而且吃得很飽。她有雜七雜八的糧食:麵粉、大米、黃米、玉米、高粱、黃豆、豌豆……凡是黃土高原出產的糧食都有,家裡就像一個田鼠倉一樣。她經常用大米、黃米、黃豆摻在一起燜乾飯。這種雜合飯特別香,就是頓頓吃飽飯的人也會覺得它比純粹的大米飯好吃。這時候,報紙上和廣播裡,都在大力提倡“粗糧細做”。在勞改農場,我就聽過一個炊事員用一斤米做成七斤乾飯的“先進事蹟”,大喇叭上還說他為此出席了“先代會”,聽得我直咽口涎。她從來不做這種實際上在物理學中叫“過飽和溶液”的“乾飯”,而是真正的乾飯,一粒一粒的,圓潤透亮。當然,她燜的稗子米乾飯我也吃過。燜稗子米乾飯,才顯示出來她比那出席“先代會”的炊事員還高超的技術。

稗子,自古以來不當做糧食,“五穀”中就沒有列入稗子。一九五八年,正在水稻分櫱的時候,掀起了“全民大鍊鋼鐵”的運動,農民、農工全上山開礦砌爐去了。山上爐火熊熊,水稻田裡彷彿也被火燒了一般,一滴水也沒有。到了秋天,水稻顆粒不收,稗子卻如原始森林似的茂盛。比人高一頭的株稈密密層層,連螞蚱都飛不進去,穗頭還特別大。這個地區的農業領導人靈機一動:乾脆吃稗子!並且允許稗子可以當公糧。應該公允地說,他這一招倒是個救急的辦法。於是,稗子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供應糧的行列,還後來居上,坐了第一把交椅。最普通的吃法是把稗子連殼一起磨,這就是我們天天頓頓吃的稗子面。它沒有粘性,蒸熟的饃饃不過是靠萬有引力聚集在一起的顆粒。講究一點的,和處理稻穀一樣去掉皮,加工成小米般大小的稗子來。稗子米的確如那些砸糞肥的婦女說的,只能餷稀飯,然而,她卻史無前例地把這種不見經傳的糧食燜成了一粒粒的乾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