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卷 甲申以後 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於孫可望、孫徵淇父子來說,統治多達數千萬人的印度教和回回臣民,最大的問題無疑在於作為統治階層主體的華人數量過少。

雖然經過在下緬甸的多年經略,以及後來在孟加拉一帶的墾荒營田,孫可望帶入印度的西營士馬部眾,已有戰兵約十萬人、婦孺老弱家眷共計三十餘萬的規模。

可是不滿五十萬人口的華人,進入印度以後,瞬間就會被百倍於己的印度教臣民淹沒。

這樣稠密的人口海洋,隨時都可能導致孫可望的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徹底覆滅。

即便孫可望依靠著宗教寬容的博大政策,取得了印度教臣民的忠誠,但這畢竟只是短暫的情況。

與過去長期統治南亞次大陸的中亞回回王公們相比,西營部眾同樣兼具了異教徒和異民族的身份。

華人和基督徒的組合身份,又使得後西明王朝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異類。

為了鞏固呆迷兒帝國的統治秩序,也是為了擴大呆迷兒帝國的統治基礎,孫可望、孫徵淇兩代人都出臺過非常多拉攏印度教民眾的政策。

呆迷兒帝國的行政官僚體系,大部分都是由印度本土的印度教百姓擔任,在這方面,孫可望的表現甚至比過去的德里蘇丹國諸君主及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們,都顯得更為寬容。

他重點打擊的物件是聚居在旁遮普和德里一帶的回回王公勢力,這些回回王公大多數心懷前朝,又和山北的阿富汗人、波斯人關係密切,商業網路甚至遠達撒馬爾罕和伊斯坦布林,對呆迷兒帝國的威脅極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