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卷 甲申以後 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明軍的人數雖然較少,但身處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又都是經歷了明末以來連年戰事的百戰老兵,兵卒精煉,戰意如虹,一時間橫掃北印度。

孫可望更派遣竇名望率軍進入阿富汗地區,在當地招募了大批英勇善戰的騎兵,編為三千營補充明軍的騎兵弱點。

孫可望是基督徒,呆迷兒帝國名義上的領袖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和幼天王也都是基督徒。而在北印度,大量錫克教徒、纏回、印度教徒混居,民族隔閡,宗教壓迫,無處不在。

這一切都讓孫可望憂心忡忡,深感天竺固然富裕,但要治理妥當的難度,遠比下緬甸要高。

何況明軍在緬甸時,焚燬佛寺、攻滅部族,根本就沒打算在當地久居下去。

現在到了印度,孫可望已有長期盤踞,作為明朝中興之基的考慮,因此也就絕不可能再繼續實行緬甸行營時期的拷掠政策。

為此,孫可望挾戰勝之威,採取高度集權、開明的君主專制統治,實行了行政、經濟、司法、軍事、宗教等一系列改革。

孫可望泛吸納印度教徒加入統治階層,掌管軍政事務,來化解宗教之間的矛盾,並且藉助他們的力量,壓制反抗明軍的莫臥兒帝國回回王公的勢力。

他建立了一套司法制度,在各省各縣設立法庭,甚至在每個村莊也儘量安排人處理地方司法事件。回回教法的權威,或者印度地方宗族習慣法的力量都被極大削弱,代之以較為公正的律法。由於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盜匪也變得稀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