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卷 甲申以後 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然伐遼救鮮的戰事,被李來亨以強力意志暫時擱置了下來。朝中大臣們也無人有動力去觸天子的黴頭,當朝鮮的兩班士大夫、平民百姓,正遭到滿洲人屠刀殺戮的時候,坐擁強大軍力的大順軍,也便只能束手旁觀於岸上了。

在許多年後,此事又將被共和派的史學家們重新挖掘出來,用以衝擊大順朝所謂“只為幾個百姓起兵”的立國合法性。

當然幾百年後的那些事情,現在根本不在李來亨的考慮之中。

李來亨對東北採取了靜觀其發展的策略,那麼順軍的有力精兵和國家財政資源,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向西南進行傾斜了。

而且對西南用兵,徹底剿除孫可望的後西明政權,正好也是一個用來搪塞天下,解釋順軍為何不救援朝鮮的理由。

這一點,在後世同樣被保皇派史學家們充分利用了起來。

比如創作了《彈痕》、《特種兵利刃出鞘》的著名軍事小說作家兼保皇派政客蔣志清,就曾經寫過一篇題為《震撼!順世祖一招制敵,平定群雄》的雄文,文中便把大順軍深陷西南戰場,作為了不救朝鮮的理由。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保皇派學者提出了諸如“雲南戰略位置更重要”、“印度洋開闢論”、“追剿明帝的必要性”、“莫臥兒帝國的威脅”、“西洋殖民者在緬甸勢力的發展”等一系列理由,為早年間李來亨的按兵不動進行開脫。

共和派這一邊,最為有力的學者論點,則當屬二次大戰以前,流亡呆迷兒人民聯邦的共和派史學家金成柱提出的“李來亨充實後宮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