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咦,這跟《穀梁傳》和《公羊傳》的說法完全相反了啊。

對啊,《左傳》就是這樣認為的啊,認為鄭國這次主動派使者來表示修好之意啊。杜預註解《左傳》到這的時候,也是持這個觀點的,他說:“渝,變也。公之位公子,戰於狐壤,為鄭所執,逃歸,怨鄭。鄭伐宋,公欲救宋,宋使者失辭,公怒而止。忿宋則欲厚鄭,鄭因此而來,故《經》書‘渝平’,《傳》曰‘更成’。”

杜預也認為魯鄭之間的舊怨在於狐壤之戰。但是鄭人伐宋,隱公因宋使者言辭失禮而不救宋,讓鄭國看到了魯國在宋、鄭之間更偏向鄭國,於是乘此機會派出使者來修好。

杜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先賢,他的政治眼光和文學素養都非常人可比。他對於此條的解釋我是非常認同的。此前宋、衛、陳、蔡等國結成同盟,反覆跟鄭國過不去,鄭莊公不可能還給自己再拉敵人。魯國雖然參與了一次伐鄭(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且不說那不是隱公同意的,即使當時同意,這次不救宋已經表明了魯國的態度,此一時彼一時,說明魯宋之間已經有了裂痕。鄭莊公一世梟雄,當然知道藉機逐個擊破敵人聯盟,所以他怎麼可能在面臨長葛被圍的同時還去魯國挑釁?

綜合三傳的解讀,這一條上,我對《穀梁傳》和《公羊傳》的說法持反對態度。我還是認可《左傳》的觀點,認可杜預的解讀,不僅能解答我對《穀梁傳》和《公羊傳》說法的疑惑,也更符合鄭莊公做事的風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