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四十九年, 魯隱公即位。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平王一共在位五十一年。前四十九年的經歷《史記》可以說是一筆帶過,前面我們也討論過不再贅述。平王五十一年——這一年是魯隱公三年——三月,平王駕崩。他的兒子洩父本來是太子,但早於他去世(“蚤”即通“早”),於是洩父的兒子林即位,就是周桓王。

對於平王駕崩這件事,《左傳》裡的記錄跟《春秋》有些不同: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

赴,就是訃告的意思,即王室派人到諸侯國報喪。按照《左傳》的說法,平王駕崩的日子其實是壬戌日,而非庚戌日,之所以《春秋》記載是庚戌日,是因為王室報喪的訃告上寫的是庚戌日,《春秋》就這樣記錄下來了。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為何王室會有意去修改並告知諸侯,《左傳》沒有解釋,倒是杜預後來對此解釋為“欲諸侯之速至,故遠日以赴。《春秋》不書實崩日而書遠日者,即傳其偽以懲臣子之過也”,意思是說王室希望諸侯都能早點去參加平王的葬禮,所以把駕崩的日子往前寫了幾天。《春秋》之所以沒有按照平王真實駕崩的日期記載而是故意把駕崩的日子提前了幾天,就是為了彰顯諸侯不尊重王室沒有迅速奔喪——我覺得這個解釋很牽強,按照“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的標準,較之於七個月而言,提前十來天(庚戌到壬戌之間十二天)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對於平王駕崩到底是庚戌日還是壬戌日,無外乎兩種可能:一種就是《春秋》記錄的沒問題,就是庚戌日;另一種,則如《左傳》說的平王實際駕崩日期是壬戌日,孔子寫錯了寫成了庚戌日,而且《左傳》為孔子找了個藉口說是“赴以庚戌”來解釋孔子為何寫錯——但是這裡就引出我前面說的問題,就是《左傳》沒有繼續解釋王室為何要在訃告裡修改平王駕崩的日期,所以杜預後來又給發揮了一下來強為解釋以證明孔子的春秋筆法——我其實覺得《左傳》和杜預的解釋都很牽強。王室在訃告裡修改平王真實的駕崩日期可能性無限為零,所以,我更傾向於《春秋》確實把日期寫錯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